病因多因外感风温夹痰热或肝胃火毒夹痰热侵袭少阳阳明之络,蕴结于颈侧而发;亦有因乳蛾、口疳、龋齿或头面疖肿等感染毒邪而诱发者。
症状诊断依据
1.多见于儿童。常生于颈部两侧,但颌下、耳后、颏下等处也可发生。
2.初起患部结块,形如鸡卵,白肿,灼热,疼痛,活动度不大。约经7一10天,如不消散,即欲成脓,此时结块处皮色发红,肿势高突,疼痛加剧如鸡啄米样,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。溃后流脓黄白稠厚,肿消痛减,约10天左右愈合。
3.本病多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,如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口干、便秘、尿赤等。
病证鉴别
1.痄腮 多发于腮部,常双侧发病;色白漫肿,酸胀少痛;不会化脓,7—10天消退;有传染性。
2.擧核 本病为慢性颈部淋巴结炎。虽多由头面疮疖、口腔感染等疾病引起,但结核肿形较小,推之活动;一般不会化脓;无全身症状。
危害肿胀,疼痛,灼热,肿块边界不清。
中医治疗痰毒的优势本病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,辅以外治法。实证给予散风清热利湿,合营消肿。脓成给予切口排脓。
国医堂中医名家